阿公阿媽的竹籃、竹凳別丟,撿回家就是一件時尚家具

阿公阿媽的竹籃、竹凳別丟,撿回家就是一件時尚家具

提起竹子,會讓你聯想到什麼呢?是令人食指大動,甘甜、冰透入心的涼筍大餐;夏日溪頭舒爽得讓人想就地小憩的竹浪沙沙聲響;山水畫主角之一,還是詩人蘇東坡「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」詩句?

擁竹入生活

其實,在工業化之前,竹子曾與我們的生活那麼地緊密,夏天餐桌不可或缺、芳香甘脆,健康又養生的涼筍;端午節市場裡飄散的竹葉香;做為建材的竹屋、竹編夾泥牆;阿嬤睡得發亮的竹席、竹枕;乘涼聽故事的竹凳,曬衣服的竹竿、裝物品的竹籃、吃飯的筷子、竹子做的櫥櫃;孩子的玩具竹蜻蜓;甚至捕獵用的陷阱等等。直到可塑性強、造型多變、色彩繽紛又耐用的塑膠出現後,三五年就會腐壞的竹製品才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,變成老一輩人口中,古早記憶的一環。

擁竹入生活

但,細心的人一定發現了,近年來這個古老的自然材,不僅重新回到你我的生活裡,還擠身國際時尚潮流!

擁竹入生活

因為,塑膠雖然精采了我們的生活,卻也造成萬年無法分解的環境問題,加上全球氣候暖化與環保意識高漲,迫使全世界的人都得重新思索,尋求新的材質、觀念與方法,來降低對地球的傷害。這時,三、四年就可以生長完全、還可自然分解的竹子,就成了這個時代最in的環保生活新寵。結合設計師的巧妙設計、高科技輔助,與工藝師保有的精純手藝和充滿智慧的古早技法,讓竹子跳脫以往給人的素樸感,登上國際時尚舞台。

擁竹入生活

除了以生活器物重返我們的生活,竹子更因材料特別具有的溫潤、自然感,讓身處3C世界的我們,產生回返自然、釋放身心靈的療癒感。這從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亞洲藝術家,以竹材創作大型地景藝術品受到的注目與好評一窺端倪;從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祭、新潟大地藝術祭,臺灣雲林農業博覽會,乃至於各地興起的竹材裝置藝術創作,竹子有如一個不會說話的魔術師,也像一扇通往自然之門,悄悄地把我們拉回自然,安頓身心。

擁竹入生活

「好舒服啊~」是多數人接觸到竹材的共通感受,臺灣的竹材地景創作者王文志就發現,許多參觀者在欣賞以竹子創作的地景作品時,多會對外觀造型好奇,東摸西摸,不敢相信硬梆梆的竹子能可以做出這麼多的角度變化,甚至還會湊近聞聞竹材的味道;再走入裝置坐下,脫掉鞋子晃晃腳,小心翼翼踏在竹材上,聽著竹子發出伊伊呀呀的聲響;最後索性躺下來,大字攤開或滾兩滾,再閉上眼感受天地合一的舒暢,不一會兒就像嬰兒般睡著了。

擁竹入生活

的確,竹子溫潤、細緻、淡雅的香氣,不僅可開展我們的觸感與嗅覺,讓我們的身心靈自然放鬆;而且竹子具有天然的隔熱性能,以竹炭製作的衣服、襪子、帽子,在炎炎夏日不僅涼爽通風,還能抗菌除臭;加上亞洲本來就是竹材的原生地,單就臺灣的竹子就多達八十幾種,可以取代木材變身為家裡的裝潢或地板,更有建築師重新研究以竹材運用在現代建築的可能性。

擁竹入生活

近年來興起的各種農夫市集,除了帶給居住都會的我們第一手的新鮮農產品,也努力讓我們在消費時,有走入自然般的感受,像是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就與建築師甘銘源合作,把竹子化身為展售攤架而廣受好評;即將於九月中展開的「桃園地景藝術節」,今年更以「Join Bamboo Now一起竹巢」做為主題,透過六座竹主題裝置展來展現竹構的多樣魅力,並推出「竹涼祭」裸市集。

擁竹入生活

蘇東坡賞竹,我們卻能擁竹入生活,如果蘇東坡能穿越時空,應該也會羨慕起竹子和我們的親密接觸吧。

【#KUANSLIVING寬庭38分享】

三等分人生──睡眠8小時、工作8小時、享受生活8小時。
每周三晚8:00,分享生活輕鬆小八卦,歡迎轉發。